中国打造水下高能中微子望远镜:样机精准投放水下1600米
2025年1月19日至23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3号”科学考察船、“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的协助下,顺利完成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HUNT)探测器单元样机的布放任务。
此次布放的探测器设备,包括4个新型探测器单元、1个LED光源刻度单元等。
它们被精准投放至1600米水深处的预定点位,并成功接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底科学观测网—南海海底观测子网”的电路与网络系统,目前已稳定运行。
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的构想由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科研团队提出,计划建在千米以下的水底,可探测能量在十万亿电子伏特以上的中微子。
高能水下中微子望远镜探测器样机阵列将覆盖约600平方公里海域,预期2年内观测到中微子天体点源,10年内发现数十个中微子天体,从而引领中微子天文学发展。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科研团队原创设计了探测器单元方案,历时2年,成功研发新型探测器单元,并于2024年3月在贝加尔湖布放12个探测器单元样机,完成实地论证。
中微子是一种电中性的基本粒子,属于是费米子,自旋是1/2。
它通过弱相互作用和引力与其它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弱相互作用力程很短,通常可以几乎不受阻碍地通过正常物质,因此很难被检测到。
中微子质量极小,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甚至认为它的质量为零。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验表明中微子具有非零磁矩。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