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有望稳定在合理区间

  随着新季玉米丰收上市,市场供应逐渐增加,不少贸易加工主体对玉米后市走向抱观望心态。如何看待年度玉米市场走势,储备调控、进口、消费等的新变化对玉米价格有何影响?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专家表示,在玉米产需紧平衡的基本面下,建议相关贸易加工主体理性看待新粮上市初期的价格阶段性调整,不宜盲目看空后市,价格合适时要多收多储。

  近年来虽然我国玉米持续增产,但年度总体仍呈产不足需格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洋介绍,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预测,新年度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在250万吨左右,同时玉米进口、替代品消费量都将有所下降。也就是说,从整个年度看,我国玉米供应没有过剩,只是近些年玉米种植日益向主产区集中,农户规模种植比例大幅提升而储粮条件无法满足需要,导致主产区秋粮集中上市期的阶段性销售压力较大,需要对储备收购进行必要的调节和引导。后期随着国家储备调控在主产区陆续启动,将有力化解新粮集中上市期的压力,引导玉米价格企稳回升并运行在合理区间。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吴天龙说,近年来,受全球玉米市场供应充裕等因素影响,我国玉米进口保持高位,连续4年超过进口配额,2023年更是达到历史第二高位,较上年增长31.6%。国际低价玉米大量进口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冲击加大。不过,进入2024年,玉米进口趋势开始出现方向性变化,特别是近几个月,玉米进口环比同比均大幅下降,未来甚至有望重回配额之内,这对国内新季玉米收购价格来说构成利好,有利于国内玉米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

  据海关数据,今年1月份至8月份,我国玉米累计进口量1255.8万吨,同比下降15.7%。其中,5月份之后,连续4个月每月进口量不到110万吨,5月份至8月份累计进口量347.9万吨,同比下降45.4%,特别是8月份玉米进口量仅42.9万吨,同比下降63.9%。结合当前进口玉米到港船期,预计今年9月份至12月份进口量将继续保持低位,全年进口量将低于1600万吨。

  据介绍,2020年之后,我国玉米进口量连年突破关税配额,其中有阶段性玉米产不足需的原因,是综合权衡国内外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后的主动选择,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随着今年国内玉米产能持续增长,特别是玉米单产大面积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大幅缩小,进口需求已明显减弱。

  当前主产区新季玉米正在大面积上市,进口下降对后期国内玉米购销市场的影响如何?吴天龙表示,一方面,从供应数量上看,进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内产量的增加,更有利于促进供需趋于平衡。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预测,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增加、长势较好,今年我国玉米产量将增加。玉米产量与进口量“一增一减”,年度市场供应总量相较去年少了约300万吨,有利于缓解增产带来的价格下行压力。

  另一方面,从市场心理看,进口下降将有利于各方预期改善。去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普遍下跌,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进口量增价跌,对产业链主体的心理预期产生冲击,不敢多收多储。从近几个月的粮食进口趋势看,三大主粮进口配额均有望发挥“防火墙”的作用。

  “我国玉米饲料用粮约占总消费七成,工业用粮约占两成,当前饲用消费回暖、工业消费增长,预计玉米消费总量稳中有增,将对新季玉米价格形成有效拉动。”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高海秀介绍,受生猪养殖效益好转带动,近期饲料产量增长明显,对玉米的需求持续回升,且小麦对玉米的饲用替代大幅下降。同时,玉米在淀粉及下游深加工领域应用广泛、产业链长,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拉动玉米工业消费,玉米深加工产业整体开机率处于历史高位。

  高海秀预计2024/2025年度我国玉米消费总量将创历史新高。虽然今年玉米再获丰收,但我国玉米仍呈产不足需格局。平衡略偏紧的基本面,加上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适时调控,决定了年度玉米市场价格主基调将以稳为主。对贸易加工主体来说,不盲目跟风看空、保持正常采购节奏,可能是玉米市场中稳妥的策略。(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