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挥刀祭旗

“大幅缩减在中国的经销商网络”。

保时捷CFO麦思格(Lutz Meschke),近日突然宣布了一个爆炸性消息。

他给出的理由也符合逻辑——“目前客户需求下滑、销量缩减,对经销商网络进行优化已势在必行”。

这也跟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潘励驰(Alexander Pollich)此前的说法大差不差。

大概意思,就是保时捷将在未来两年时间中逐步对网络进行淘汰优化。

现在保时捷中国手里面大概有138个保时捷中心,2026年底保时捷将只保留100个。

换句话说,保时捷挥起大砍刀,两年要砍掉38个门店。

保时捷,挥刀祭旗-第1张-新闻-51硕博论文

按照老潘的说法,“优化”的目的是保障合作伙伴在本地市场的盈利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老潘希望他接手CEO的保时捷,大家都能赚钱。

对于那些不能赚钱的经销商,保时捷也不留恋。

老潘这叫新官上任三把火。

因为有一点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前任柯时迈(Michael Kirsch)的黯然下课,能够带来足够多的启示。

某种程度上,销量下跌就是一种“天命”。

比如保时捷这两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走势,感觉大罗金仙来了也难有作为。

2021年,保时捷在中国卖出了95671台新车,占据了全球销量301915台的几乎三分之一。

到了2022年,情况开始有点不妙,销量虽然小幅下跌,但也有93286台,连续第8年成为保时捷品牌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2023年,事情变糟糕了。

保时捷在中国销量仅为79283台,美国取代中国成为保时捷全球第一大市场。

今年1-9月,保时捷在中国累计交付43,280台,同比大跌了29%。

这是非常吓人的销量下跌节奏。

保时捷,挥刀祭旗-第2张-新闻-51硕博论文

实际上经销商早就不耐烦了。

今年5月,保时捷经销商甚至和保时捷官方彻底撕破脸。

根据爆料信息,保时捷中国通过向经销商“压库”,以完成销售任务,但经销商却已经不愿意亏本卖车了。

因为资金压力扛不住了。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保时捷经销商以停止提车“逼宫”保时捷总部,要求获得“补贴”并更换高管等。

这件事爆出来没多久,柯时迈就被调走了。

老潘正式接任保时捷中国CEO。

从“逼宫”这件事,老潘不难发现,与其维持一个庞大但低效的经销商网络,还不如“瘦身”以提升经营效率——只有让那些经销商赚到钱,他们才能对保时捷保持忠诚。

一旦赚不到钱,那就翻脸比翻书还快。

趁着这一波“优化”,保时捷可以在面对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时,做到轻装上阵。

同时,也顺便清理了经销商网络中的害群之马。

不得不说,老潘这一招挺高明。

保时捷,挥刀祭旗-第3张-新闻-51硕博论文

但他想带领保时捷重振雄风,也着实有点难。

因为目前保时捷遇到的销量困境,不是品牌的问题,而是技术和产品问题。

以前保时捷为啥卖得好?

技术先进,产品领先啊。

就以保时捷电车Taycan为例,几年前就全球第一个落地了800V,震惊了很多人。

这让保时捷的潜在车主们相信,油车时代保时捷牛逼,到了电车时代保时捷更牛逼。

但可惜的是,Taycan就像是一个绝唱。

到目前为止,保时捷再也没有推出像Taycan这样的技术领先者。

这很疯狂,但也符合逻辑。

说到底保时捷是欧洲牌子,在电动车产业链上完全扛不住中国玩家的降维打击。

攻守易形了。

而且这种反转是体系的反转。

比如以前保时捷强,背后是整个德国汽车工业都很强。

但现在保时捷没那么强,其实也反映了德国汽车工业开始走弱的趋势。

对于保时捷来说,这就难办了。

因为保时捷总不能以一己之力,拯救德国汽车工业吧?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保时捷现在所做的任何自救动作,都是在一艘漏水的破船上进行修修补补。

这很残酷,却很真实。

而且市场也在剧变——中国消费者不再盲目选择所谓的“大品牌”,而是愿意去尝试造车新势力的新鲜体验。

品牌优势荡然无存,这是保时捷的又一个挫折。

保时捷何时才能完成自救?

人不能被说服,只能被天启。

保时捷的天启什么时候到来?

没人知道。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