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敬武:充分利用郑州枢纽,促进地标产品流通
9月12日,第二届中欧地理标志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龙子湖学术交流中心召开。论坛期间,围绕本届论坛的背景、《第二届中欧地理标志论坛(郑州)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等内容,中国欧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敬武接受记者专访。
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的一种重要类型,通常指识别某产品源于某一地区的标志,该产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主要归因于其地理来源,用于表明来源于某一地区的产品的特定质量和信誉。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就是地理标志产品,简称地标产品。
2020年9月14日,中欧双方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以下简称《协定》),这一协定于2021年3月1日生效。随着《协定》生效,我国首批100个地理标志正式获得欧盟保护。
实际上,自《协定》生效以来,我国四川省泸州市、江苏省苏州市都举办过中欧地理标志主题论坛。第二届中欧地理标志论坛为何会在河南省郑州市落地?对此,宋敬武介绍,我国地标产品和乡村、土特产密切相关,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本身就有很多地标产品,部分地标产品还入选了《协定》保护名录,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我们前期和河南沟通发现,河南当地非常重视地标产品的推广,也希望通过本届论坛推动地标产品的保护。”宋敬武说,郑州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随着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影响力越来越大,郑州在服务中欧地标产品的流通中,有望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9月12日下午,本届论坛还发布了《倡议书》,由宋敬武现场宣读。《倡议书》包含六条内容,其中专门提到“充分利用郑州枢纽,畅通中欧物流。郑州货运枢纽为中欧地理标志产品的快速、安全运输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宋敬武看来,《倡议书》的指向性很明显,中国欧盟协会希望各方能够充分利用郑州航空货运的枢纽作用,促进地标产品流通。
宋敬武介绍,《倡议书》是中国欧盟协会和河南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发布的,核心是进一步推动落实中欧双方签署的《协定》。通过《倡议书》,希望大家重视培育地标产品的市场价值。
宋敬武表示,中欧地标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国地标产品以土特产、初级农产品为主,大量的欧洲地标产品则是制成品,比如奶酪、葡萄酒、火腿等,附加值更高,而且欧洲地标产品直接就在乡村原产地加工而成,因此中国要加大在此方面的借鉴和探索,要推动地标产品的深加工、三产融合。“这里面有很大的商机。”宋敬武说。
宋敬武以河南地标产品铁棍山药、大蒜为例,铁棍山药经简单处理可以直接食用,大蒜是做饭的佐料,但是如何把铁棍山药、大蒜做精细加工,让它们的加工品不仅能走出河南,还能走得更远,这是需要当地企业加大投入和研究的,也能向下游延伸产业链。
纳入《协定》的地标产品将享受高水平保护,并可使用双方的地理标志官方标志等。第二批地标产品将于《协定》生效后4年内完成相关保护程序。按照此推算,2025年是时间节点。
宋敬武介绍,目前相关工作都在推进中,相信明年上半年就能够完成,届时会通过官方会议形式对外公告,请大家保持关注。
责编:刘安琪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