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连续“全勤”,看重庆如何应对
新华社重庆9月13日电(记者伍鲲鹏、周闻韬)尽管白露节气已过,高温天气仍在山城重庆持续。自8月中下旬以来,重庆市气象台连续16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主城区沙坪坝气象站观测史上首次9月上旬高温“全勤”。
高温炙烤下,重庆市民的生活貌似没受到太大影响:火锅照吃、景点照火、城市运转照常,高温天过出了难得的“松弛感”。这是如何做到的?
(一)
“重庆人真的不怕热吗?”
这是社交媒体上,很多网友询问的一个话题。
“42℃的夏天,重庆遍地都是熟人”“老天开玩笑也要有个度吧!有啊,42度!”“我劝你扇凉”……在重庆观音桥等热门商圈的广告语中,重庆人以这种特有的幽默,展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精神状态。
互联网上,有市民晒出自己在家晒制食物的照片,表示新鲜瓜果只需两天就可晒干装罐。不管天气有多热,都不妨碍重庆人吃火锅的热情,哪怕是在没有空调的室外。防空洞里拉家常,原本是属于老重庆的记忆,炎炎夏日,拿把蒲扇,提个茶杯,到就近的人防纳凉点和左邻右舍拉拉家常,和新朋旧友摆龙门阵。
有网友感叹:重庆人心态好,40多度也只算“微热”,说得就像火锅的微辣一样简单。
8月21日,游客在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圈休闲。连日来,重庆持续高温天气。不少游客兴致高涨,一边擦汗,一边冒着酷暑打卡重庆。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有重庆网友说,事实上,重庆人并非不怕热,而是拥有直面热浪的乐观。以骨子里的韧劲,在炎热中寻得一份松弛,显得扛热。这种松弛,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城市向上生长的真实写照。
(二)
连晴高温下,仅有乐观远远不够,还有城市和市民的“双向奔赴”。
高温期间,最紧张的莫过于用水用电。这段时间,重庆各类电源火力全开、“满格”供应。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被誉为“超级充电宝”的新型储能,成为重庆电力保供的“新力量”。自2023年以来,重庆谋划建设了一批新型储能项目,合计规模达140万千瓦,堪比一座大型火电站,有效提升了电力保障能力。
持续高温也给重庆中心城区供水带来严峻考验。截至目前,重庆最高日供水量达到412万立方米。今年,先期实施的一系列水厂扩建、改建等工程,在如今关键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种“双向奔赴”,更体现在细节中。
新学期,重庆各中小学校根据天气情况,灵活采取延迟开学等措施。为满足广大市民避暑纳凉需求,全市11个区的39处人防工程纳凉点向群众免费开放。今年,重庆轨道交通设置了140个纳凉区,较去年新增13个。车站工作人员定时对纳凉区进行清扫、消毒,同时还准备了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降温用品。谁走路热了、奔波累了,都可在就近的纳凉区休整一下。
重庆基层组织推出免费送水点等暖心举措,为广大一线劳动者提供免费用水;工会驿站供劳动者们歇脚、乘凉、充电、补给,给户外劳动者送去清凉。
有了这些举措,高温天气显得不再难熬。
8月23日,重庆南岸区南山风景区内一家网红火锅店内,游客们在品尝特色美食——重庆火锅。连日来,重庆持续高温天气。气温虽高,当地旅游热度依然不减。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这座城市的“松弛感”,还感染了外来游人。洪崖洞、解放碑等热门景区和打卡点,依旧人流如织。刚刚过去的暑期,重庆接待游客数量和游客总花费两项指标均有明显增长。初步测算,7月至8月,全市接待游客约8319万人次,同比增长15.3%;游客总花费约899亿元,同比增长13.5%。
“辛苦您了,这么热还来重庆耍”“虽然很热,但重庆值得”——一段重庆人与外地人的互动,是对城市“性情”的最好注解。
(三)
今年这个夏天,不止重庆,全国不少城市都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各地应对方式虽有不同,但都能看到城市与市民良性互动、“双向奔赴”的动人场景。
8月8日,志愿者在杭州街头为行人免费提供凉茶。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在杭州,政府保电、保水、开放纳凉点的同时,社区和志愿者携手推出数百个免费凉茶摊,成为城市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在南京,政府开放900多个驿站提供避暑、就餐饮水等服务,一些志愿者走访老年住户,为他们检测天然气、电路,帮忙代买菜品、药品。
面对高温,一面是城市管理者真诚地应答群众的需求和关切,一面是市民对城市家园的呵护与热爱。大家相向而行,攒成一股绳,让城市拥有了直面挑战的力量、攻克难题的从容。
期待更多城市在与市民的“双向奔赴”中,以更扎实的建设、更细致的管理和更温情的服务,团结起城市的居民,使城市真正成为共有的生活家园和精神港湾。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