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保平:“妈妈抱着我参加了开国大典”

极目新闻记者 李迎

75岁的那保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岁。

1949年,尚在襁褓之中的她被母亲抱着,前往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而后,她在北京大栅栏街道度过了人生中的大多数时光。75年后,老人已年过古稀但仍精神矍铄,现在的她是北京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前门西河沿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在国庆节假日期间,她将成为前门至和平门街道上的志愿者,在街边维持秩序,为往来的顾客提供帮助。

“妈妈抱着我参加过开国大典。”那保平说,“我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

“妈妈抱着我参加了开国大典”

初见那保平的人会惊讶于她的矍铄。这位古稀老人身型挺拔、声音沉稳,平时喜欢穿着社区发的志愿服务的红马甲。她头发花白,但脸上皱纹不多,每次说话前嘴角总带着笑意。

自出生起,那保平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距离前门城楼不到一公里的西河沿大街192号。

1949年1月19日,那保平生于北京。出生前夕,医院的电灯断电,只剩下一盏昏暗的马灯。分娩时,一直处于断电中的医院来电了,产房里有了光亮。医生打趣地说道:“这孩子来得真是时候,不如就叫‘保明’吧——取‘保卫光明’的意思。”母亲觉得女孩儿叫这个名字不好听,于是给她取名为“保平”,意为“保卫和平”。那时正是北平解放前夕,那保平的母亲将美好的心愿寄托在女儿的名字上。不久后,北平和平解放,“我和新北京同岁,也和共和国同岁。”那保平说。

那保平:“妈妈抱着我参加了开国大典”-第1张-信息-51硕博论文那保平的家

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北京城万人空巷。“妈妈抱着我参加了开国大典。”那保平说。尚在襁褓中的那保平被母亲抱着,对于典礼的细节,那保平完全没有记忆,她对典礼的记忆来自母亲的讲述:母亲抱着她从前门西河沿步行到天安门广场,广场外都是人,每个人都很激动,目之所及到处都是挥舞着的小红旗,母亲被人群挤着,一齐涌向天安门。

对那保平来说,天安门广场承载着她童年的回忆。小时候,在夏日的夜晚,她经常和小伙伴们从前门的吊桥进入广场,她记得吊桥下是护城河水。夏季天热,那保平时常拿着一个小凉席,和伙伴们一起躺在广场上乘凉、数星星。

那保平人生中还有几次印象深刻的国庆庆典。1960年至1965年,那保平因为学习成绩好、个子高,被学校选中,以学生代表的身份连续6年参加了国庆庆典游行。那几年,她参加过彩车游行,也加入过“体育大军”方队,和队伍一起一次次行进到天安门城楼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次国庆联欢晚会,那保平和同学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圈在广场上跳集体舞。

那保平:“妈妈抱着我参加了开国大典”-第2张-信息-51硕博论文

那保平在家中

初中毕业后,那保平响应国家号召,去了山西,开启了她的知青生涯。1991年,那保平再次回到了北京,在矿务局工作。回京后,她和家人依然住在前门西河沿街的老房子里。那保平将这狭小的房间分成两部分,前面的空间安置年迈生病的父母,她自己和丈夫则住在后面。

侍奉双亲的岁月延续了近20载。2011年,曾经抱着她参加过开国大典的母亲去世,两个女儿也相继结婚,离开了这间位于西河沿大街的小院,而那保平也开始充实自己退休后的岁月——全心全意做一名社区服务的志愿者。

服务20载的社区工作者

位于前门大街北口西侧的西河沿街全长约1150米,宽约10米,东西走向,形成于约600年前,最初是明代兴建的内城西南侧护城河的南岸。

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巷,明清两代众多名人在此留下足迹。康熙时著名诗人王士禛,道光年间江苏巡抚、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人均在此留下身影。五四运动期间,西河沿街的众多宾馆挤满全国各地来京的爱国师生,他们到京城声援爱国学生,揭露军阀罪行。

对那保平来说,这里是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她在这儿出生、长大、照顾年迈的父母、抚育两个女儿成人、结婚,直到女儿有了女儿,她继续在这间小房子里照顾外孙女。这条街承载了她对于北京和家的回忆,她对家的附近充满热爱,并想做点什么。

那保平:“妈妈抱着我参加了开国大典”-第3张-信息-51硕博论文

那保平参与社区工作

自1998年起,那保平开始参与西河沿社区的工作。一开始,她只是为了帮忙,当时的社区主任人好、热心,但是文化水平不高,不会写字。读过书的那保平经常为社区抄写材料、邮寄东西。90年代,社区的居民还在使用公用电话,每当电话打来时,那保平经常帮忙跑腿,在邻里街坊跑来跑去,通知人家去接电话。2000年,那保平正式加入西河沿社区,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协助社区工作的大小事宜。

那保平说自己喜欢做社会工作,因为“喜欢和人打交道,喜欢大家在一起的感觉”,她加入了社区大大小小的工作组、艺术团、助老队,还协助社区做垃圾分类工作。

或许是有着多年照顾患病双亲的经验,那保平在社区助老队中投入颇多。助老工作需要摸排统计社区内的孤寡老人和失能老人的状况并登记在册,需要时常去看望老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那保平还曾经组织助老队成员去社区的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同去的队员们有点不好意思,那保平劝慰大家:“为了现在的老人,就是为了以后的自己。”

那保平:“妈妈抱着我参加了开国大典”-第4张-信息-51硕博论文

那保平所在社区

相对于同龄人,那保平总有着充沛的精力。闲暇时,她喜欢编歌编舞,再教给社区艺术团的成员们,等待文艺汇演时上台演出。歌词素材取源于日常的社区工作,曲调则来自年轻时唱过的红歌。她把助老工作编成歌、也给垃圾分类编过,甚至社区工作站里的“法律图书角”也被她编成歌曲。说到激动处,那保平还即兴唱了几段自己编的歌曲,唱了几句后又打趣自己:“老了,记不住歌词了。”

“我和新中国一起成长”

那保平形容自己和共和国的关系,像是一起成长起来的朋友。在她看来,自己的成长和经历与国家的变化发展紧密相连。

变化常体现在生活的细微处,那保平清晰地记得自己生活的西河沿街192号的变化。小时候,房子是泥和碎砖砌成的,室内的屋顶用纸糊了一层,窗户也是纸糊的。后来,房子重建,重新砌了更坚实的屋顶,窗子也变成了塑料窗。过去,几十家共用一个水龙头,电表也只有一个,动不动就跳闸断电,后来街道开始“煤改电”,院子变得干净利落,她悉心挑选了几盆花,养在院子的过道处。西河沿街的街道也在变化,空中杂乱的电线被拆除,街道被清扫干净,道路两边也被种上了绿植。

那保平和其他志愿者们也是维护社区环境的一员。国庆节前夕,他们组织了清扫活动,在辖区楼房的楼道中做清洁。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那保平和其他社区志愿者们成为了典礼的外围保障者,载前门至和平门的路边站岗,为往来的游客提供帮助。她把做志愿者的贴纸贴在了梳妆镜上。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上,那保平和社区的其他几位老人一起受邀到天安门广场观礼。那天她起了个大早,为自己能去观礼深感荣幸。

在75周年的国庆节,那保平再次成为了街道上的志愿者,在节日时穿着红马甲站在路边站岗。“希望5年后,新中国成立80周年,我还能和共和国一起庆生。”那保平说。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