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因女儿痛经研发新药 缓解1.9亿女性痛苦

近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教授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提到子宫内膜异位症(下称“内异症”)给患者生活带来的困扰,并介绍了一款处在临床研发中的新药,引发关注。她在节目中提及,她的女儿饱受内异症引发的痛经折磨,有时会在床上打滚好几个小时,吃6片止痛片都无济于事。目前,肖瑞平团队研发的一款名为HMI-115的新药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该药物副作用较小,不影响雌激素、孕激素和主要的性激素,且已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破疗法的认证。

北大教授因女儿痛经研发新药 缓解1.9亿女性痛苦-第1张-新闻-51硕博论文

全球约有1.9亿妇女为内异症患者,这意味着全球约十分之一的女性都深受此病的困扰,这些患者中包括她自己的女儿以及不少家人朋友。肖瑞平表示,亲眼目睹她们所受的痛苦,作为女性和母亲,她感同身受。有些痛经是原发性的,不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但超过一半的痛经是内异症诱发的,一般都是严重痛经,同时很多患者伴有非经期盆腔痛及性交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表现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腹腔部位,引起病灶与疼痛。虽然不致命,但很难根治,因此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北大教授因女儿痛经研发新药 缓解1.9亿女性痛苦-第2张-新闻-51硕博论文

十年前,肖瑞平在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开始合作研究HMI-115新药及其适应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严重的痛经、盆腔痛、性交痛及不孕,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但一直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肖瑞平的研究领域一直是心血管与代谢疾病治疗,但她也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了妇女健康领域,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除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她们还即将开启一项以女性患者为主的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目前,HMI-115已完成临床二期试验,准备进入临床三期。临床二期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HMI-115在12周治疗期内对中度至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治疗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者反馈非常积极,患者脱落率很低,表明患者愿意使用HMI-115。新药研发充满挑战,从早期疾病的病理机制探索到临床试验过程,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病人招募不容易,需要说服研究者接受这种新机制的药物,患者及家属有时也会存在疑虑。临床研究团队花了大量时间和工作,说服研究者和患者加入临床试验,按时完成患者入组。

这一治疗方案旨在证明阻断泌乳素信号通路能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试验在中国、美国和波兰进行,入组了超过100名患者,分为三个治疗组和一个安慰剂组,进行药物皮下注射,每两周一次,治疗12周,观察患者痛经和非经期盆腔痛的改善。研究表明,泌乳素信号通路激活会引起并恶化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是通过激活异位内膜细胞增殖、过度激活免疫系统引起炎症,并敏化痛感神经使得疼痛加剧。HMI-115阻断泌乳素信号通路,从而阻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方面的病理机制。而常规镇痛药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其他治疗方案主要是激素治疗,如口服避孕药和孕酮类药,这些药物会抑制排卵,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法受孕,并且会抑制雌激素,引发更年期副作用。HMI-115绕过了雌激素、孕激素,不会抑制排卵与经期,不会引发更年期副作用。这款新药预计最早2027年才能上市。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