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托“普惠版”:中信私行破题“中产焦虑”

随着宏观经济发展步入新周期、资本市场进入新阶段、家庭结构出现新变化,我们需要通过新的财富管理模式来构建一个家庭财富的“安全港”,而家庭服务信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馨金融

过去几年,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波动对居民财富的冲击持续升级,从短期的现金流压力来到财富的顺利传承。

尤其,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地缘政治冲突不断,“黑天鹅”与“灰犀牛”并存,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与工作。

如今,相比追求财务上的增长,财富的安全、保值和延续才是大家更在意的事。

就像很多人会为自己的人身安全买一份保险,防止意外发生时波及到家庭和亲人。在财富管理世界里,信托一直是保障财产安全、隔离风险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比如,财富传承工具“家族信托”,其特殊的法律和金融架构可以让客户在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实现“专款专用”。

只不过,1000万起步的“门槛”使得家族信托只能成为高净值客户、甚至超高净值客户的“特供品”。

但随着2023年《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下发(以下简称信托业务“三分类”政策),“家庭服务信托”正式登上我国财富管理的舞台,以更低的门槛、更灵活的产品设计方案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进阶的财富管理服务。

尤其对于私人银行来说,“家庭服务信托”的出现不仅补充了客户服务的“工具箱”、完善了私行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更让其覆盖客户的范围进一步拓展,也是财富管理“普惠化”重要体现。

事实上,这些年随着大财富管理市场的纵深发展,以及金融机构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迈进,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满足客户日益复杂和多元的财富管理需求,已然成为了财富管理机构的“进阶”大考。

一、“普惠版”家族信托

根据监管定义,家庭服务信托由符合相关条件的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接受单一个人或者单一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委托,提供风险隔离、财富保护和分配等服务。

从概念上看,家庭服务信托的法律架构和家族信托完全一致,隔离效果和独立性受到信托法保护。

但在设立条件、运作方式等方面,100万的设立门槛、更“标品化”的投资要求使其受众范围较家族信托有着显著提升,可以视作“普惠版”家族信托。

家族信托“普惠版”:中信私行破题“中产焦虑”-第1张-新闻-51硕博论文

来源:《中国家庭服务信托报告(2023-2024)》

在此基础上,家庭服务信托更广泛的服务范围、更综合的服务功能可以适配不同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富规划需求。

毕竟,长久以来家族信托的主力客群是银发族,服务和配套的功能集中在退休生活和财富传承。

而家庭服务信托介入的时间更早,从家庭财务决策和家庭财富健康发展的角度,可以覆盖婚姻、子女、养老、医疗以及财富传承等更多场景,满足他们在金融以及非金融领域的诸多需求。

中信登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三分类”政策正式实施后短短半年时间里,38家信托公司开展了2077笔家庭服务信托业务,总规模达到37.85亿元。

在市场培育期,家庭服务信托的高速增长与市场参与者们的大力投入密不可分。尤其,除了信托公司之外,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也在深耕家庭场景,发挥自己在客户端的服务优势,与其他机构协同发力,布局这一新赛道。

早在2023年6月,银行业内首单家庭服务信托就已经推出——由中信银行、中信信托及信银理财协同落地。

其中,作为客户推介方的中信银行私人银行累计服务客户数达到7.98万户(数据来源:中信银行2024半年报)。

并且,在围绕“五主”需求迭代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注:“五主”包括主结算、主投资、主融资、主活动、主服务),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也在服务家庭场景、打造家族信托大单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都为家庭服务信托的快速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眼下,包括工商银行等在内的商业银行也不断加快布局,抢占新市场。

二、家庭财富“安全港”

任何金融服务的诞生与发展都要立足于真实的市场需求,家庭服务信托不例外。

《2024年安联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净金融资产2004-2023年名义和实际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0.6%以及13.8%,这个增速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

尤其,在全球中等财富阶层中,中国以33.4%的占比傲居榜首,成为该群体中成员比例最高的国家。

这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可喜成果,也是大财富管理市场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加剧,低利率时代降临和房地产投资“信仰”崩塌,要守住多年积累的家庭财富,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2023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月1日,中国拥有600万元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为514万户,比上年减少0.8%,即减少4万户,总财富也比上一年减少3.6%。

这是中国15年来第二次出现高净值家庭数量下降。

比如近两年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度很高的“中产返贫”三件套——高额房贷、配偶全职、国际学校,以及不断蔓延的留学“断供潮”(注:即家庭无法继续为留学生提供经济支持),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与家庭风险保障意识不足、财富调控能力较弱有关。

换言之,中国居民家庭财富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随着宏观经济发展步入新周期、资本市场进入新阶段、家庭结构出现新变化,需要通过新的财富管理模式来构建一个家庭财富的“安全港”,而家庭服务信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以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为例,他们洞察到,一些创业者在事业的关键阶段可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不仅涉及固定资产抵押贷款,还需要对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但与此同时,处在“上有老下有小”人生阶段的他们也必须承担起家庭责任,不想因为生意失败而让老人和小孩遭遇生活动荡。

在这一场景下,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与合作方给出了一个能够兼顾事业冲刺与家人照料的家庭服务信托解决方案:

由客户作为委托人,安排子女及和父母作为受益人,将子女未来教育生活及父母未来养老资金置入信托中进行隔离,让他们在全力冲刺事业的同时没有后顾之忧。

值得注意的是,委托人还可以通过灵活的设置实现“定向激励”。

比如,在子女教育场景下,只有当受益人领取到不同阶段的学籍证明和学位证明后,才能够申领一定金额的奖金以及定期申领生活费,确保“专款专用”。

此外,中信银行私人银行还关注到了婚恋观念和家庭结构转变催生出的新需求,并为他们在医养等场景下提供细分解决方案。

比如,一些单身主义者以及“丁克族”会更早开始为老绸缪,他们也可以将资产注入家庭服务信托,由专业的资产管理团队根据委托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投资组合,并定期支付医养费用以及出现重大疾病时的治疗费用等。

三、财富管理“新方向”

家庭服务信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财富管理发展的新方向——其内涵不止于产品买卖和收益高低,而是要从客户生命周期的维度出发,围绕确定的场景满足更多维度的需求。

当然,这也更加考验机构的禀赋与能力。

家庭服务信托的业务特性是单笔金额小、单数多,需要做到批量成立、批量投配和批量运营,但基于不同家庭的情况和需求,又要做到“千人千面”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这对于机构的KYC能力、数字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从家庭服务信托的结构来看,单一机构很难完成整个业务闭环,而是需要具备不同优势的合作方各展所长,这也需要更强的协同能力提供支撑。

这也是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在家庭服务信托领域迅速形成优势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基于长期的客户积累和运营经验,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作为推介机构能够更精准地洞察客户需求,触达客户,提升“方案”的可行性与适配度。

另一方面,基于集团内外部的渠道优势,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可以为客户严选受托人、资产管理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在产品、渠道和服务方面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长期的金融科技投入和覆盖前、中、后台的数字化布局可以为全业务链提供支撑——通过手机银行App即可完成全流程项目设立和下单,并且大幅提升后续信息披露和业务调整优化的效率。

虽然监管规定家庭服务信托的合同期限不低于5年(注:具体期限视实际情况而定),但是对于中信银行私人银行来说,随着客户财富的积累和生命周期的转变,他们可以陪伴客户共同成长,帮助他们实现更长生命周期的价值创造。

换个角度来看,随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家庭服务信托不仅能为家庭这一社会最小组织单元带来更强的风险隔离和财富保障能力,也有利于我们迈向“橄榄型”社会,实现更优的社会稳定性和经济发展可持续性。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