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奇背后存在致命危险 “死亡游戏”为何死灰复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瑞璇 樊未晨
近日,前些年曾流行的“死亡三秒”游戏再次出现在一些中小学校。根据部分体验者的描述,该游戏是同学之间通过按压等方式,让体验者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有传言称,有人在濒死状态下会出现片刻幻觉。
在江苏省苏州市上初中的王阳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描述了自己在学校体验“死亡三秒”游戏时的感受:被按压时,会慢慢地感觉到呼吸困难,随后失去了意识。过了十几秒后醒来,整个人像被电击一样难受,在维持四五秒之后,可以听见周围的声音由沉闷、微小变得清晰。而在王阳的同学的描述中,游戏中的王阳则是另外一个样子:“翻白眼”“浑身强烈抽搐”“十几秒后才醒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搜索相关信息时,看到不少媒体都在警告学生该游戏的危险性。而在评论区,记者也发现,有的学生认为这种警告是“虚张声势”。
“现在的青少年面对着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南京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上官金雪也在关注这一现象。她介绍,青春期是一个极具探险精神和冒险精神的特殊时期,不仅人类如此,动物界也同样如此。“谷仓猫头鹰会捕食獒蝠,当獒蝠意识到被捕食者发现时,会发出遇险的信号。出于自我保护,大多数獒蝠会飞走,只有青少年獒蝠和刚成年的獒蝠不会,它们反而会径直飞向猫头鹰。它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保护大家牺牲自己,而是想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让成年獒蝠一见到猫头鹰就怕到尖叫起来。”上官金雪举例说。
与动物不同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还会面临作业、考试等压力,每日紧锣密鼓地生活在规则划定的范围内,而“不设限”的网络世界会对他们形成诱惑,他们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中探索,在不断探索中寻求刺激,在寻求刺激的过程中游走在危险的边缘。“他们甚至会探索与生命有关的危险、刺激的游戏。”上官金雪说,“那听起来就会觉得很勇敢、很厉害。”
“要不要来玩把刺激的?”课间,在河南的一所初中里,乔白的同学走到他座位前悄悄地说。随后,乔白跟着几个男生来到厕所,他们开始按照网上的说法玩起“死亡三秒”游戏。不过,这个听起来新鲜、刺激的游戏,这一次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吓。
与往常一样,乔白被男孩子们用力地按在墙上,紧接着是短暂的昏迷。与往常不同的是,短暂的昏迷过后,乔白开始不停地流鼻血。“当时几个同学都吓傻了,去医务室叫老师。我浑身无力,站都站不起来,他们把我抬到厕所外面。”乔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心有余悸。
医生的检查结果显示,乔白当时的症状是大脑缺氧引起的。有媒体报道,一些神经外科的医生曾经做过解释,“死亡游戏”压迫心脏、抑制呼吸,会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严重者会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甚至会危及生命。
孩子们不知道危险吗?北京某中学一名初中班主任说,“死亡三秒”这个游戏的名字本身就带着刺激和神秘,再加上“三秒”意味着时间很短,因此也降低了一些学生对游戏危险程度的判断。
上官金雪介绍,孩子们知道危险的存在,但很容易低估风险,也缺乏识别和评估危险的经验,而新奇、刺激的游戏对他们而言有无限的吸引力。
“另外,这个游戏让孩子们在群体里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上官金雪说,游戏一旦迅速流行起来,学生就会被分成“玩过游戏的”和“没玩过游戏的”两类。此外,再加上游戏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让敢玩这个游戏的孩子觉得自己非常“勇敢”,一些孩子甚至把玩游戏看作自己的“高光时刻”。
据了解,该游戏又叫“闭气窒息游戏”,最早源于东南亚的青少年群体,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明确表态,该游戏极易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要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
如今,这个危险的游戏死灰复燃了。上官金雪建议,除了要加大对一些平台、网站的监管力度外,家庭、学校、社会也要正确看待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些特点。“如果学校、家庭、社会的评价体系更多元,让青少年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丰富多彩、有难度、有挑战,甚至是刺激冒险的团体活动,青少年猎奇探险、被肯定、寻求归属感的需求就会被满足,那么‘死亡游戏’也就没有流行起来的土壤了。”上官金雪说。
(应受访者要求,王阳、乔白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