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修“实力”外塑“颜值”,河北三河的蝶变之路
近日,家住河北省三河市四季花都小区的孟春光准时出门,开车去北京国贸上班,从潮白大街经过时,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地铁施工围挡,围挡后面是建设中的北京地铁22号线。
作为首条进入河北的北京地铁线路,22号线可将北三县客流用半小时时间送达北京CBD。今年7月,22号线近半车站主体结构封顶,孟春光想象着在不久后的将来,就可以直接坐地铁一路畅通地去北京上班。
北京地铁22号线进入河北,将在三河市潮白大街等地设置站点。图为潮白大街站内部。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地处京津冀交界的核心区域,“北三县”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三河市紧紧抓住区域协同发展的机遇,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无缝衔接,产业协同协作,“京标服务”提质,生态安全联防联控、打造“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作为“首都东大门”的三河,从交通、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打通“大动脉”,十年编织“交通一张网”
路越来越好走、可选择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多,这是不少往返三河、北京两地的人近十年来最大的感受。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为了“上班族”的通勤路更顺畅,京津冀携手打通“大动脉”,构建“交通一张网”,畅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血脉。
遇水架桥、逢山开路,三河市先后建成京秦高速大桥、燕潮大桥和通燕高速燕郊西出口立交枢纽,4座跨潮白河大桥实现与北京“变近为通”;联手北京市通州区、顺义区、平谷区和天津市蓟州区打通5条“断头路”;京哈高速、京平高速、京秦高速、首都环线高速穿境而过,设7个高速口,10个乡镇全部实现“15分钟上高速”,逐渐形成四通八达“五横八纵”交通路网格局。
三河市逐渐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格局。受访者供图
“原先路也就六七米,路边还有行道树,公交车很高,只能走中间,如果迎面再来一辆车,就得‘贴身’才能会车。”北京公交812路是一条服务于北三县的跨省公交线路,北京公交集团第五客运分公司812路驾驶员李建龙告诉记者,现在马路早已变成了双向六车道,开车痛快多了,再也不用担心会车时因道路太窄而堵车。
2022年7月25日,京津冀定制快巴首次在北京国贸地区至廊坊北三县试点开通,按需设置站点,动态调整线路,实行远端安检,使用公交专用道,让上班族们的出行体验得到了改善。
家住三河的李坤成了京津冀定制快巴的忠实用户:用手机打开微信小程序“京津冀定制快巴”,选择上下车地点,第二天就可以到潮白人家站持身份证刷脸乘车。“我每周要去北京三四回,特别不喜欢跟别人一起挤来挤去,现在定制快巴太方便了。准点儿到站,也不用排长队,直接上车就行。”让李坤更高兴的是,定制快巴上每个人都有座位,自己再也不用在公交车上挤得筋疲力尽,反而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打个盹儿,“路还是这段路,但是体验好多了。”
现在,三河市通过15条北京公交线路、46条域内公交线路串联全域,51辆通勤定制快巴联通燕郊与北京国贸,域内公交与周边7个区县均实现“零距离换乘”。
出行选项还在不停增加。京冀首条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正加紧修建,预计2025年通车。线路全长约81.2公里,其中,河北段工程全长约30公里,共设5站6区间,其中“潮白大街站”就在孟春光居住的小区附近。
孟春光有时会站在家中阳台上向下看,关注这条地铁线的进展,“等开通了,要带家里人一起去北京平谷看桃花、吃大桃。两站地铁就能到平谷,再也不用开车绕了。”
区域通办,跨省办事儿不用“两地跑”
9月26日下午2点,高女士走进了三河市政务服务燕郊中心,“我想打印一份社保缴费记录。”高女士是三河人,在北京工作已有十年,此前每次需要社保缴费记录,她都要专门抽出时间去所属的社保局服务窗口打印。
2024年5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在三河市政务服务燕郊中心正式揭牌运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让民众和企业可以远程办理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的多项业务,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这也是继2021年5月,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与廊坊市共同签订了《政务服务“区域通办”联动机制框架协议》之后,京津冀“区域通办”的又一次升级。
得益于一体化办事大厅,高女士将身份证放置在自助服务智能终端机上,根据提示点开相应页面,35秒,一份社保缴费记录就打印完成了。
记者了解到,帮助高女士打印社保缴费记录的自助服务智能终端机三河市共有两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的机器是“同款配置”,可以办理北京市3477项、天津市545项、河北省2746项政务服务事项。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机,办事人可以上传资料并且连线北京方面的综窗人员,综窗人员会对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通过EMS邮寄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最终再寄回政务服务燕郊中心。
“事实上,它的办理范围并不局限于清单里事项。只要办事人有需求,就可以通过这台机器连线北京或者天津的相关部门,现场获得指导。”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专区(三河市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专区成立以来,已办理各项业务95件,开展远程咨询130次,“这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在三河市办理北京的业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同标、同效、同感的办事体验。”
“对于我们来说特别方便。”今年8月底,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王女士在通州利用自助服务智能终端机完成了企业的地址变更,“我们公司在北京跟三河都有落地,很多事情需要两地跑。那天正好在北京,就不想来回跑,也恰好知道通州就能变更三河这边的企业地址,我们就连线了三河这边,现场准备了章程修正案、股东决定等材料,差不多40分钟就完成了。”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三河落地。受访者供图
便捷的政务服务也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在三河安家。
数据显示,三河市培育了兴远高科、谊安医疗、中南高科等37家科创园,目前已建成31家,2024年签约企业125家,入驻企业67家,累计入驻企业1161家,65%来自北京,北京中小企业可“拎包入住”。三河的国企、央企“含量”同样越来越高。2024年,三河引入4家央企三级子公司,央企二三级子公司累计达到27家。
同时,三河还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建立健全与通州区一体化联合招商等工作机制,2019年以来,连续五年组织参加“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签约项目73个,计划总投资78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39亿元,其中,51个实体项目已竣工13个、已开工27个,22个合作项目全部展开。此外,梳理2024年通北示范区项目推介洽谈会可签约项目及合作事项12个,计划总投资71.2亿元。
“文旅融合”,打造“有颜值”的城市
当孟春光憧憬着不久的将来可以坐地铁直达北京时,独特的文化魅力、新鲜的旅游体验也让三河日益“出圈”,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三河市优美的自然风光也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受访者供图
登福山看红叶,享受金秋果品采摘的乐趣;乘坐以三河市名称由来命名的游船(泃河号、洳河号与鲍邱河号),领略泃河两岸风光;在浩然文化村重温上世纪80年代的记忆;在燕郊镇西柳河屯村,体验县级非遗项目御香华妍古法制香;品尝“三河肉饼”“三河熏鸡”“三河豆片儿”等充满了烟火气的“舌尖上的非遗”……今年国庆,三河市推出了系列文旅活动,京津冀游客纷至沓来。
在西柳河屯村,有一个特别的院子:外墙是灰白色的,透过敞开的木质大门,可以看到院内肆意生长的竹子,草坪上的秋千,和一排有着宽大落地窗的房间。这是三河人李岩主理的御香华妍康养民宿1号院,主打特色是传统文化茶艺和制香。
李岩是古法手工制香非遗的第四代传承代表人,平时喜欢旅游,也善于观察,“现在人们节假日旅游不是非得去某个景点,可能就是想找个地方放松一下,回归大自然,或者体验一些传统文化。”
2021年,李岩将租住的房子改造升级为民宿1号院,将制香、茶艺等传统文化都融入其中,民宿每个房间均有不同的主题,游客可以在这里抚琴、煮茶、临摹书法、体验制香。此后,她又开设了面向不同群体的两个院子,“节假日基本客满,有的客人本来只订了一天,第二天又续上了。”
李岩所在的西柳河屯村从2019年初开始,结合村庄区位优势和村内近百处闲置房屋资源,围绕如何服务好北京城市副中心进行了探索实践,不断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资源,大力发展书香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三河市的文化强村。
三河市打造了众多特色鲜明的文化小院。受访者供图
这只是三河市文旅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三河在“文旅融合”共享上下功夫,打造了廊坊首个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富地文体商旅街区),场馆面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航天主题科技馆(梦东方未来世界),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4家,着力构建“上天、入地、下海、安全”的研学精品内容和路线。同时,依托“乐游京津冀一码通”小程序,加强景区、旅游线路、精品酒店、民宿等推介宣传活动,着力构建“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
清理河底的淤泥,修整边坡,重新铺设污水截流管道;水底种植人工水草,水中投放鱼类等水生动物,水面安装生态浮岛、岸坡种植花草等植物,进行综合性水生态修复;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与上下游北京平谷区、顺义区、通州区,天津蓟州区、宝坻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断面水质及工程进展情况……“水润之城”成效显著。
废弃矿山披绿装,本着“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余亿元,吸引撬动社会资金60余亿元,高标准完成22平方公里的东部山区环境恢复治理,千亩林地、万亩花海初具规模,成为市民休闲的“打卡地”。
山水相依、沃野相连,悠久的历史文化,城市“颜值”的不断提升……这些为三河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三河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诗与远方”。
三河市灵山寺颜值越来越高。受访者供图
服务协同,托起“一老一小”幸福生活
9月26日,正值初秋时节,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山楂树上已经挂满红艳艳的果实。中心随处可见老人或坐在长椅上惬意地享受着美好时光,或跟随人群一起锻炼身体。
今年86岁的赵淑琴吃完早饭就来到了养护中心的老年大学,8点10分开始,她和太极队的成员们将一起进行一小时的锻炼,完成24式太极拳、中华通络操、八段锦等10个项目。
赵淑琴是北京人,2016年正式入驻养护中心,“每天过得都特别丰富,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现在年纪大了,从去年开始腰鼓队退了、也不去游泳了,现在就打打太极,去乐队学习喜爱的二胡。”
像赵淑琴一样,选择在三河安度晚年的老人还有很多。近年来,三河市将康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养老产业作为重要一环在服务协同中不断发展,创造了国内领先的“医养康相结合”的“燕达模式”,为全国贡献了“京津冀养老方案”,有效承接了首都养老功能的疏解。
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居家养老护士正在为老人测量血压。受访者供图
目前,全市共有登记注册的养老机构10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共3家,为入住人员提供医疗照料、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护等医疗卫生服务。民营养老机构7家。并且所有养老机构都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康复相助”的“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专业化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为京津冀老年人异地养老、回乡养老提供完善的服务。
为了便利老人就医,三河市医院、中医院等9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与北京潞河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15家优质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京津30家医院成为三河市住院患者医保异地直接结算定点医院,三河还开通37家住院、门诊和34家门诊慢特病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全覆盖。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依”,在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一期正门上雕刻的16个大字,正成为无数选择在三河养老的银龄族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跨城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的同时,教育协同发展也在深入推进。
全市城乡学前教育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职教中心跻身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域内9所高校服务贡献能力显著加强,3万余名大学生广泛参与三河文旅季、消费季、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等各项活动,校地合作更加紧密……三河狠抓“教育强市”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目前,三河所有学校与北京小学通州分校等80所学校建立协同发展共同体。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逐步实现与北京本部“同形、同构、同质”(教学形式、组织架构、教育质量),联合开展教师交流活动70余场。今年9月5日,三河市与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选定三河市第六中学作为合作办学项目校,提升农村初中办学吸引力。
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的同学们在操场锻炼。受访者供图
此外,三河市成功引入国家应急部干部培训学院(应急部党校)培训基地项目。应急管理大学设立公示已完成,新校区选址完成并已纳入“三区三线”优化调整方案,签订《应急管理大学新校区建设用地框架协议》。
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三河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地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十年磨一剑。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到了第十个年头。交通互联,产业协作,生态共管,公共服务共享……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不断推进,三河也将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跑出自己的“加速度”。
新京报记者杨菲菲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