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齐待化债方案 财政增量政策或将落地

备受市场期待的财政增量政策可能在11月4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审议批准。多家券商和研究机构预测,财政增量规模或达10万亿元,其中核心是一份可能达到6万亿元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债方案,该方案预计分三年落地。

地方政府齐待化债方案 财政增量政策或将落地-第1张-新闻-51硕博论文

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缓解地方政府化债压力,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规模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他强调,这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认为,11月可能落地的财政增量方案是对财政部新闻发布会的一个重要回应,也是对整个市场期待财政发力的关键答复。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预计,隐性债务置换规模可能会达到6万亿元。

顶层方案尚未出炉,一些地方政府已将争取化债额度作为首要任务。北方某地级市市长在财政部发布会当天召集当地财政部门开会,讨论债务置换和土储专项债,并多次与省财政厅沟通,推进前期准备工作,以待细则出台后争取最大额度。地方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本次化债方案,因为它不仅能置换存量债务,还能在年底这个需要更多流动性的时点,由中央财政解决历史问题,帮助地方政府轻松上阵、谋发展。

中央进行债务置换化债的本质是通过政策工具筹集较低利率、较长期限的资金,以置换地方政府较高利率、较短期限的存量隐性债务,从而减轻地方政府付息压力。化债的目的之一在于进一步释放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力。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信贷发动机”的角色,恢复其经济能力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至关重要。

过去十年,中国经历了数轮化债,其中规模最大的一轮置换了12万亿元的地方债务。如果此次化债规模达到6万亿,将成为中国规模第二大的化债轮次。袁海霞指出,当前政策思路已从“化债中发展”转向“发展中化债”。本轮财政刺激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逆周期调控,还涉及长期改革、产业政策、结构调整的相关事宜,是兼顾短期问题和中长期发展的一次协同。

部分机构预计,增量财政政策的规模在10万亿元左右,增量政策的核心是一份总规模达6万亿、分三年执行的地方政府化债方案。温来成解释说,隐性债务置换规模主要取决于到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本息的额度,当前城投债每年到期的本息总额约3万亿元,考虑到地方财政需求,当年可能需要进行约2万亿元规模的隐债置换,若分三年实施,则总额可达6万亿元。

袁海霞认为,新一轮债务置换的额度应在3万亿元—4万亿元以上,不排除力度更大的可能。她估算中央财政每年还有接近7万亿元的加杠杆空间,建议下阶段预算安排可适时调整,缓解地方压力、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例如,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大行核心资本,可以安排1万亿元左右。

多地政府表现出极强的热情。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开了《关于全面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 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措施》,要求积极争取中央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支持。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刘翔煜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持续做好与财政部汇报衔接,争取更多债务限额、转移支付和政策红利。

这一轮化债的具体形式可能延续特殊再融资债券和特殊新增专项债券的形式,也可能重启置换债券的发行。罗志恒认为,后者更加规范且符合债券实际用途。袁海霞认为,化债是为了保持财政、经济与债务之间的可持续性,核心是要保持债务的接续和滚动。不能因化债制约经济发展,而是要统筹好化债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化解债务。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