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ESG国际标准缺乏一致性,“洗绿”现象严重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一大挑战,其中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修课,如何在地缘政治造成的隔阂中找到协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是机遇也是挑战。”9月6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院长贲圣林在“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表示,绿色金融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全球范围内,对ESG(环境、社会、治理)的关注度日益高涨,各国的ESG评级机构如何打通建立共同标准?

会后,贲圣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在避免将ESG武器化、政治化的基础上,国际社会要通过合作和对话来共同制定和完善ESG标准,以确保这些标准能够反映全球的多样性和共同利益。

专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ESG国际标准缺乏一致性,“洗绿”现象严重-第1张-新闻-51硕博论文

贲圣林 图品来源:主办方供图

国际标准统一确是难题

绿色金融的概念起源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签署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该宣言首次提出筹集资金维护和改善环境理念。欧盟自2014年起针对绿色金融提出了各项指令、协议、法案、条例和计划书,特别是2023年提出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贲圣林在分享国际经验时表示,欧盟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领先不少。

但各国之间仍存分歧。贲圣林告诉记者,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可以看出,美国在这方面不愿意接受其他国家规则的约束,这导致要达到国际标准统一的理想状态依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已开始探索建立自己的可持续披露体系。随着国际准则出台,其也纷纷就将国际准则正式纳入其可持续披露体系展开评估。在当前国际背景下,欧盟在可持续披露领域举起大旗,美国因国内政治而踌躇不前,我国选择采纳国际准则有利于增进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

各国的评级机构如何打通建立共同标准?贲圣林认为,在避免各国将ESG武器化、政治化的基础上,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需适用不同标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实践出的优秀经验,可对欧盟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进行补充,也期待美国政府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与主流理念走到一起。

除上述挑战外,在贲圣林看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大企业和小企业适用的标准也应该有所区别,目前面向不同行业分类实施的细则尚未完善。

绿色金融发展存资金缺口

绿色金融是金融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推动力。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交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绿色信贷接轨国际。

贲圣林认为,从金融机构的评级表现来看,部分中国金融机构能与领先全球的欧洲银行在AA级水平上平起平坐,说明中国“1+N”的监管政策框架对标、呼应欧盟最佳实践的基础扎实,国际合作的空间很大。

但与此同时,可持续信息披露领域也有很多杂音,其中ESG评判标准的突出问题也导致行业“洗绿”现象严重。

贲圣林告诉记者,由于各国、各组织机构与企业披露数据的标准不同、范围不同、统计口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一方面,企业骗贷骗贴息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基金也打着ESG的旗号做非绿色投资;另一方面,这本身也是改进完善的机遇。

国际上,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许多国际机构都根据各自理解与范围给出了所需投入的估算,国际能源署估计每年有5万亿美元左右的资金缺口,IFC(国际金融公司)的测算是2.6万亿美元,联合国的一个报告则认为是1.6万亿—3.8万亿美元。

在中国,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2021年的研究预测,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每年需要资金约3.1万亿元—3.6万亿元,而当前我国每年仅有5265亿元投入绿色金融,每年的资金缺口超过2.5万亿元。贲圣林称,我国六大国有大行和七家股份制银行在2023年年报曾披露绿色金融共计超20万亿元,这中间的数据就存在巨大出入,但资金缺口确实存在,是结构性短缺。

目前,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发布的两项国际准则为IFRS S1、IFRS S2。贲圣林认为,ISSB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角度制定了国际标准,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中小企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理解不够深刻,未来是否有可能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ISSB标准值得探索。

碳排放交易市场仍不成熟

“资金缺口背后缺的是一种国际协同机制,需要统一的行动、统一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并促进知识共享和人才培养,推动更多绿色资金跨境流动。”贲圣林强调。

缺口之下,哪些途径可帮助绿色产业吸收有效资金?在贲圣林看来,绿色信贷是最直接的手段,此外政府绿色转型基金、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债券都是绿色金融生态圈的重要成员。

另外,碳交易市场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创新的一种市场机制。据贲圣林介绍,实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计划在碳市场进行配额交易。当企业需要扩大产能时,可以买入配额用于未来履约;相对应地,卖出配额的企业可以融入资金。这一机制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手中的碳配额。

但问题是,碳交易市场参与主体多元性不够,目前的碳交易市场又比较分散,交易机制与标准也不够统一,从而导致市场活跃度低,市场机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与欧盟等覆盖多个行业的成熟碳市场差距较大。于是,近日全国碳市场扩围靴子落地,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将被纳入。

贲圣林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共有9个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对应的交易所。竞争之下,各地标准统一问题、部门协同问题、市场交易规模问题都暴露出来,比如交易规模小,价值发现功能不能得以体现。只有更多的企业愿意参与买方卖方的基础设施中,市场才能有更好的流动性,碳排放市场定价才有更好的参考性和引导性,而这需要在国家层面对优化市场顶层设计和推动落地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