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7+4+N”爱心驿站救助帮扶网络,“直达快响”
“谢谢徐警官!我对生活又有了信心!”近日,盗窃嫌疑人小宋(化姓)刚被取保候审,因没有工作、没有积蓄、没有住所,在看守所门口徘徊迷茫。正当他犯难时,案件主办人、常州经开区公安分局潞城派出所民警徐优发现了这一情况,依托经开区特殊和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机制,不仅为小宋解决了短期就餐问题,还协调爱心企业提供临时工作岗位,帮助小宋更快更好地回归社会。
△“常有众扶·爱心驿站”
据介绍,2023年以来,常州经开区推广“特殊和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机制,构建起覆盖全域的“7+4+N”爱心驿站救助帮扶网络,让上门求助、送站救助的困难群众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只填一次表,就能及时获得帮助,实现“直达快响”。其中,明确5类救助对象、4类救助方式,对“投资失败、生活失意、心理失衡、关系失和、精神失常、年少失管”人群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同时广泛布建“常有众扶·爱心驿站”90个,辐射辖区82个网格、10个工业园区,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一站式快捷救助和优质警务服务。机制运行以来,累计救助帮扶困难群众320人,提前干预化解风险隐患84起。
△“常有众扶·爱心驿站”分布图
今年4月,经开区某职高学生刘某(化姓)走进了与学校仅百米之隔的花溪社区“爱心驿站”求助。驻站民警沟通发现,小刘旷课在外游荡多日,目前已身无分文,母亲因其厌学中断了生活供给。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小刘走进了“爱心驿站”。民警带着小刘前往“爱心商户”就餐,进行教育安抚后,与其母亲取得联系。通过多次劝解缓和了两人关系。跟踪回访获知,目前小刘已重返课堂正常就读,二人沟通良好。
△多方力量跟踪帮扶
“除了布建近在咫尺的有形网络,我们还与区政法、社保、关工委等部门互通信息,每月汇聚网格‘码上报’、民政‘大救助’等平台数据,梳理清洗正在申请和被驳回救助等人员信息,减少排查盲区,织起了一张无形的‘救助大网’。”经开区公安分局副局长何康平介绍。
潘某(化姓)是一名在经开区务工的外来人员,其丈夫韦某(化姓)长期酗酒无业在家,稍有不顺即对潘某拳打脚踢,潘某先后6次报警。经开区公安分局民警依法对韦某进行处理后,依托特殊和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机制,为潘某联系常州市心理协会、辖区妇联专家团队开展心理辅导,并根据韦某职业专长为其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社区民警与村委妇联工作人员每周上门了解情况,对韦某教育提醒,最终促使家庭关系走向和睦。
另外,针对现有政策难以覆盖的特殊情况,通过“一事一议”临时会议和成员单位季度联席会议等形式开展专题会商,积极对接企业、医院、学校等社会力量,先后推动落实“以奖代补”13人、送医救治11人、送返校园9人、返岗就业23人。对极易引发“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感情纠葛、经济纠纷等,落实包案化解、结对帮扶、公调对接等措施,避免矛盾激化。
通讯员 陈兴 刘博文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葛小林
(常州经开警方供图)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