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汽车注册资本增至近百亿,不做华为“代工厂”,靠问界冲击百万销量
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下称“赛力斯汽车”)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49.6亿元增至99.6亿元,增资50亿元。赛力斯汽车是赛力斯旗下全资子公司,注册于2012年9月,经营范围为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等,主要负责集团旗下整车业务。
根据赛力斯(601127.SH)此前公告,增资的目的是为增强赛力斯汽车的资本实力,满足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资金来源则是集团自有资金。
图源:AITO汽车官方微博
增资、入股引望、收购问界商标、入手超级工厂、成立汽车销售公司......自上半年实现扭亏以来,赛力斯方面展现出了更强的野心,在与华为加深合作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路。8月下旬,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曾公开表示,力争三年实现问界年产销百万量级目标。
品牌独立还是深化合作?
近两个月,赛力斯动作频频。
8月,其先以115亿元的对价购买华为持有的引望10%股权,再斥资25亿元从华为方面受让问界系列商标。
进入9月,赛力斯于9月13日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作价81.64亿元购买龙盛新能源100%股权,以获取龙盛新能源持有的、用于生产问界系列车型的超级工厂。而此前,其主要通过租赁获得该工厂使用权。9月24日,赛力斯在无锡成立汽车销售公司,注册资本300万。
赛力斯的一系列动作也引发了外界对于其是否要独立发展的讨论。尽管赛力斯和华为方面均表示双方的合作仍在加深,但业内的议论之声并未就此消弭。
以转让商标事件为例。根据官方说法,这一动作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关系,助力赛力斯汽车把AITO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然而市场上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读。一说,受让商标有助于赛力斯汽车摆脱“代工厂”的标签,增强其品牌影响力,规避潜在法律风险,便于整合品牌资源;另一说,华为准备在问界品牌的经营上“退居二线”,让赛力斯方面采取主动权。
实际上,品牌独立与深化合作并不矛盾。其背后逻辑在于,入股、回收商标、购置工厂等事项落定后,赛力斯和华为将分列产业链上下游,业务重叠减少,利益更趋一致。
在张兴海看来,目前双方的合作早已不止于共同造车,而是建立了“业务+股权”的合作关系。
在问界之后,智界、享界、尊界也在复制这条已经被证实过成功的市场路径。或许正如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今年早些时候所言,华为精力有限,目前将只聚焦在“四界”品牌上。接下来,重新定义客户关系、多元化生态合作、面向所有车企做生意,将是华为汽车业务的主要思路。
问界距百万销量还有多远?
上半年,赛力斯刚刚实现扭亏。基于盈利情况,其投资动作可谓是大开大合。
根据赛力斯公布的财报,上半年其营业收入约为650.44亿元,同比增长489.58%;归母净利约为16.25亿元,较去年同期13.44亿元的归母净亏实现转正;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163.60亿元。其中,赛力斯汽车的营收就达到617.37亿元,约占集团总收入的近95%。
对比来看,投资引望的115亿元、购买超级工厂的近82亿元和增资子公司的50亿元分别相当于赛力斯归母净利的7倍、5倍和3倍。
略显“激进”的投资动作也反映出其对未来的看好。
自问界新M7于2023年12月上市以来,问界系列车型交付量完成逆袭。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8月,赛力斯汽车旗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27.93万辆,同比增长381.75%;其中,问界新M7和问界M9的销量占比在九成左右。
问界新M7瞄准的25万-35万元家用SUV市场,不仅有丰田汉兰达、大众揽巡、奥迪Q3等老牌热销车型,也有特斯拉Model Y、理想L7、小鹏G9、腾势N7等新玩家。而问界M9则面向50万级这一价格区间,面对宝马X5、奔驰GLE、奥迪Q7、沃尔沃XC90、理想L9、蔚来ES8等强劲对手。
过去,问界品牌头顶华为光环打开市场。但随着华为与更多车企达成合作,华为的技术标签依旧亮眼,却不再独家。相较于有鲜明标签的竞争对手们,问界还在寻找除“华为赋能”外的其他鲜明亮点。
9月26日,赛力斯宣布与华为合作打造智能充电网络。张兴海也尝试打出服务质量牌,表示“问界要探索服务无人区”。但随着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消费者对车企的要求也有所提升,过去有增值属性的服务现如今也变得常规化。
在问界产销量达到百万之前,赛力斯汽车还是很多事要做。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