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不换伊万,刘越的话可能有参考价值,望足协三思

(此为旧著,聊博一乐)

久古

某足球专业报9月16日披露,经该报初步了解,(国足)换帅很可能不再是必选项,尤其是现在这个节点。这消息一出,几乎就成了众多媒体热议的依据,各种媒体人纷纷转发,“不换帅”成了关键热词。

换不换帅,决策部门都有很多理由。坊间也是如此,能够想到的可能、包括“替代者”都考虑了。但个人觉得,前国脚刘越的一番话,可能最有“营养”:

换还是不换,把伊万带队的比赛全部回看、复盘一下,应该就很清楚了。别提里皮,里皮带队的比赛内容非常好,临场指挥“绝对超前”,(但)成绩和比赛内容不能混为一谈。伊万是成绩和内容都差,而且是肉眼可见的明显的临场指挥调整差。大家不能接受的是低水平的选择能力,现在更不能接受的是低水平的决策能力。外教博的是自己的履历,代价不能是国家队。

作为前国脚、近些年常见于平台解说的刘越,很少在社媒长篇大论,谈论国家队教练更是罕见,业界口卑极佳。事实上,18强赛以来,在社媒谈论国家队的大体也就两次。

上一次,是9月6日,也就是国足客场0-7惨败于日本队后,刘越说了几句:现在骂伊万,让人想扬科维奇。不是因为后者更好、不该换,而是找来的伊万是不是合适。当时换扬科维奇可能没什么问题,问题是换上来的是谁,这才是核心。一句话,(伊万)输赢都是稀里糊涂。

俺觉得,刘越说出了球迷的心声。相比于其他媒体人也说得更到位,甚至有点扎心。

从36强赛客场2-2新加坡,到主场1-1泰国,包括主场4-1新加坡,是个球迷都看出伊万的训练、指挥比赛能力如何了,在此也没必要再画蛇添足。

只是,这些都还是伊万初步表现出来的“差”。18强赛两战、特别是第二场1-2沙特,彻底把自己的短处全部暴露出来了。70分钟时被换下场后,一贯极为隐忍、性格谦逊、为人低调的武磊,竟然被球迷“破译”出他的口语是不满、甚至是暴粗。最令球迷忍无可忍的是,直到比赛结束前3分钟才换上最令人看好的前锋阿兰,天知道伊万到底在想些什么。

本届足协班子,除了孙雯,基本上非足球专业,直说了就是外行。说实话,相信包括刘越在内,球迷并不知道当初是如何选择伊万的。

足协公开的文件称是选帅专家小组评议的结果,但这个小组的专家都有谁呢?有过李铁的教训,外界对所谓的专家一直心有余悸,特别是对那些屡战屡败的“名宿”。用球迷的话来说,他们的经验,不过是不断重复、累积起来的失败教训。

专家如此,接下来当然也就只能拍脑袋了。关键是,吃一堑之后,你得长哪怕一智啊,结果现在又决定“留用”。这就是刘越说的当初不能接受低水平的选择能力,现在更不能接受低水平的决策能力,人家说的不是伊万。

最可怕的,“代价是国家队”。伊万摆烂,所有人跟着摆。管理部门的大员无所谓,到点就退休,安全着陆最重要;老将们无所谓,反正虱多不痒,可能也不再奢望有太多远大的前途了。

可其他人呢?朱辰杰、蒋圣龙、谢文能、拜合拉木、汪海健等一茬23、4岁的年轻球员,他们极有可能都是下一届、甚至下两届国家队的主力,也跟着对成绩无所谓。这种心态一旦养成,岂不是把国家队传统的缺点、臭毛病一代代传下去?

让人不敢想象的是,如果10月份两战皆墨,决策者们又该如何自圆其说。这些年,国足换帅确实太过频繁,但这不是明知道有错却不主动作为的理由。自己不懂,可以扩大专家小组,把一些相关的专业人员请进来,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这总比听那几个专家强一点吧?

实在不行,召开几个座谈会,听听球迷的意见如何?不是说,足协聘请了41人的社会监督员嘛,他们收集的意见呢?难不行,那也只是一个摆设?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