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频繁涨价,是市场选择还是“价格背刺”?
在讨论共享单车涨价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此前为何价格便宜。
其实与所有的行业新风口一样,创立初期,众多共享单车品牌也是借助资本力量高强度内卷,为了抢占客源和市场份额往往会实行烧钱补贴的模式,从而实现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服务。
而且,早期用户需要预先支付一定的押金才能使用共享单车,这些押金可以用于投资产生额外收益,从而抵消部分运营成本。
可以说,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与早前的网约车、外卖等如出一辙,先通过低价策略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再通过涨价实现盈利。随着用户心智培育和“烧钱抢市场”阶段的结束,涨价就成为必然。
目前来看,经过多年的洗牌,如今共享单车的市场格局基本呈现出美团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随着运营成本的不断增加,最近几年巨头们也都在亏损的泥潭中不断挣扎。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一辆共享单车成本约在700-1100元之间,按4年使用周期计算,每辆单车的年均摊成本在175-275元之间。此外,每辆车每日的运维开销大约在0.5-1元之间 ,一 年 下 来 总 运 维 成 本 约 为182.5-365元。两者相加,一辆共享单车一年所需的成本大约为357.5-640元。
结合哈啰、美团、青桔三巨头的最新投放数据来看,分别为哈啰1000万辆、美团520万辆、青桔600万~700万辆。综合算下来,各家企业一年的运维成本分别达到了约36.5亿元、18.9亿元和25.5亿元。
生产成本、运营成本的叠加,让共享单车的盈利问题成为了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此前哈啰出行曾于2021年拟IPO时公布了营收入,其招股书显示的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11.34亿元。
青桔和美团的日子也并不好过。2023年,美团单车所在的美团新业务分部营收698亿元,经营亏损为202亿元;滴滴青桔所在的其他业务板块2023年亏损达51.48亿元。
因此,对于亟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享单车企业而言,适度涨价成为直接而有效的盈利手段。至于未来涨价是否会成为常态,仍有待观察。
不可否认,此前共享单车的兴盛在于其确实解决了广大民众对“最后一公里”的需求,抓住了民众出行的痛点。在诸多一、二线城市,共享单车已经发展成为地铁、公交、轻轨等公共交通接驳的重要工具。
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方面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共享单车已经在全国超410个城市投放运营,在2023年一季度,共享单车的注册用户总数达到17.68亿户,平均日均骑行次数约为2.3次。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涨价、降价不同选择的背后,是经营策略和成本考量的不同。尤其是随着行业洗牌加剧,资本回归理性,盈利压力凸显,适度涨价成为企业实现自身造血的重要举措。
然而,盲目涨价却并非唯一解法。一味提价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入,但也可能导致用户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最终陷入恶性循环。企业仍需综合考虑市场竞争、用户需求、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营收策略,从而破解发展困局。
另外,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单车行业也有望走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目前,已经有头部企业开始积极布局。
例如,美团就正在研发无桩智能锁,希望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单车乱停放问题,实现单车无桩停放、随借随还,从而有效实现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车辆周转率。
除了技术革新,不少企业也在尝试服务模式创新。此前,哈啰单车就推出了“哈啰骑行”小程序,用户可直接在微信内扫码开锁,多了一个便捷的使用选择。此类服务延伸,也是企业们积极探索提升用户体验的体现。
总而言之,共享经济这些年,从风口到沉寂,发生了太多故事。接下来,在新技术、新模式的赋能下,共享单车能否摆脱成本“重围”,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智能的出行服务,最终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共赢,我们将持续关注。
编辑:鞠君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