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存“1”时代 银行理财公司这类“3”字头产品仍在热销 背后隐含技术操作
春节前后,年终奖、压岁钱集中发放。部分理财产品的“花式操作”也在集中释放。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定存利率、余额宝收益率已经全面进入“1”时代的情况下,近期多家银行推出的“精选理财”榜单中,却不乏七日年化收益率超过3%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这种“节日效应”下的高收益理财产品,究竟是天降馅饼还是另有隐情? 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超3%?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多只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在“3”字头。比如,华夏理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80号的最新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13%,中邮理财·邮鸿宝23号的最新七日年化率为3.29%。 进一步细究则可发现,此类高收益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较为一致的特点是:发行前期仍是高收益率,一段时间后产品收益率终会回落。 以某国有大行近日推荐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28%的华夏理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80号为例。2024年12月3日,该产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涨至3.39%,随后一度下滑至1.23%,并长期维持在“1”字头。直到今年除夕该产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回归“2”字头,达2.09%。随后,短短五天,七日年化收益率再次冲高至“3”字头。截至2月6日,该产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13%。 该现象并不罕见。今年新发的中邮理财·邮鸿宝23号于1月22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39%,在2月4日一度跌至3%,随后于2月5日涨至3.31%,当前的七日年化率为3.29%,仍未触及早期七日年化收益率。 “现金管理类理财3%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都是阶段性的,有一定季节性,后面都会掉下来。”有国有大行零售个人金融业务部人士透露,常规来看,现金管理类的这些产品多是保持在1.5%~2.2%之间。这类产品收益相对低一点,是有随时赎回需求的客户选择偏多。 高收益背后的“技术操作” 多名理财人士均认为,现金管理类产品七日年化率超过3%都难以长期持续。部分2%左右的或能维持一段时间。一般地,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多投向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债券等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这类资产的特征正是稳健、低波。对应来看,这类资产的利率也比较低。 有股份行理财公司人士透露,当前部分理财产品所呈现的 3% 收益率具有偶发性,多数依赖一定的“技术操作”。究其原因,是底层资产实际收益未能达到相应水平,此类高收益率多由短期操作推高所致。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推高收益率的操作主要包含两种方式:一是资产配置操作,二是交易策略运用。举个例子,部分债券购买时市场利率下行迅速,债券价格上升,从而产生浮盈。不过,这两种方案的实施要求产品规模比较小,这样才能做到只需少量资金和资产调整,就可在短期内提升整体收益率表现。 但该人士也强调,正因为依赖产品规模较小这一特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很难持续稳定在 3% 以上。一些小动作虽然能在短期内对收益率产生积极影响,但终究难以改变底层资产实际收益状况。随着时间推移和市场变化,收益率回归更为合理的水平将是大概率事件。 专家也提醒,投资者应理性看待收益率,避免被短期高收益迷惑。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对财联社记者强调,中小公司通过高收益吸引客户,不具备可持续性,反而可能导致其他理财公司争相效仿,变成“收益比赛”。不利于市场形成良性竞争态势。(文章来源:财联社)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