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减肥药赛道展望:两大巨头激战中国市场 口服药群雄逐鹿

诺和诺德和礼来两大巨头的王牌减肥药先后在国内获批,多款国内药企的减肥药授权出海……回望2024年,胰高糖素样肽-1(GLP-1)无疑是国内医药行业的大热门,而这个热度在2025年也将迎来新的看点。  “GLP-1双雄”在华拉开商业大战  2025年1月2日,礼来宣布,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GLP-1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正式在中国上市,其中就包括减重适应证。替尔泊肽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二型糖尿病和长期体重管理的每周一次GIP/ GLP-1受体激动剂。在礼来之前,2024年11月17日,诺和诺德中国宣布,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正式在国内上市。该药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周制剂。  GLP-1药物原本用于二型糖尿病治疗,因具备减肥效果而在全球走红。礼来和诺和诺德是全球GLP-1药物的两大王者。诺和诺德2024年三季报显示,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收入为383.4亿丹麦克朗,约合55.32亿美元,同比增长77%。礼来2024年业绩预告则提到,Zepbound(替尔泊肽减重版)第四季度收入为19亿美元。加上前三季度的30.18亿美元,减重版替尔泊肽的全年收入为49.18亿美元。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势严峻,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成人超重肥胖率合计超50%。据2021年《柳叶刀》杂志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的人数可能达到7.8995亿人。随着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减重版在中国的商业化,中国市场有望成为两家药企的业绩增长点,两家企业围绕GLP-1减肥药的商业化竞争也在中国市场一触即发。  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曾发文提到,作为减肥药,再“神”也不能进医保。目前,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在国内减重领域拼的仍然是自费市场,且都出现在电商渠道。有使用过GLP-1减肥药的人士此前曾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减肥自带医疗和美容双重属性,选择GLP-1减肥药的人大部分对价格并没有那么敏感,进不进医保关系不大,主要还是看减重效果和安全性。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东部时间1月17日,美国政府宣布,诺和诺德减肥药Wegovy和糖尿病药物Ozempic等15种药物被列入美国政府计划于2027年进行的医保价格谈判中。虽然美国医保谈判的进程比较缓慢,但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中国自费减肥药市场对于两家药企来说可能变得更加重要。  无论是司美格鲁肽还是替尔泊肽,全球范围内均曾出现过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产能是两家药企商业化成功的关键,中国市场也不例外。两家药企都曾就产能问题对外表态。  2024年10月11日,礼来中国宣布将投资约15亿元用于其苏州工厂的产能升级,扩大2型糖尿病和肥胖创新药物的生产规模。这项投资是礼来史上最大幅度全球产能升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扩产后的苏州工厂将兼顾出口欧洲市场与供应国内药物的双重需求。礼来在替尔泊肽上市时曾向记者表示,礼来每天都在生产运输大量的替尔泊肽,这一量级是史无前例的,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我们的工厂正在日夜不停运转,新的制造设施也在连夜建设中”。  诺和诺德方面曾表示,“为满足患者需求,我们正努力增加GLP-1类药物的产品供应。我们将以负责任的方式在全球市场分配现有产品供应,遵循一致标准,聚焦于确保患者用药的连续性和创新药物的可及性。”2024年3月,诺和诺德中国也曾宣布,在天津投资约40亿人民币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并举行了该扩建项目的奠基仪式。但对于该基地是否涉及GLP-1药物的生产,诺和诺德中国仅表示,天津生产厂是诺和诺德全球战略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在这里灌装、组装和生产,我们不透露具体产品的生产地点。  口服减肥药距离人们还有多远?  在现有的GLP-1注射液之外,行业对口服GLP-1药物充满期待。当前,国内仅有奥利司他胶囊一种口服药物获批用于减重,且因减重效果有限、副作用等原因,市场表现并不太好。从研发情况来看,口服GLP-1减肥药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口服多肽类药物,一种是靶向GLP-1的口服小分子药物。  1月11日,诺和诺德宣布,全球首个口服GLP-1——诺和忻(司美格鲁肽片)在中国全面上市。虽然诺和忻的适应证只是二型糖尿病,但其口服的给药方式在GLP-1药物中走在前列,也让行业对口服GLP-1减肥药充满了期待。司美格鲁肽片是多肽类GLP-1药物的代表,其技术难点是由于口服经过胃肠吸收后会影响吸收药效,生物多肽类药物GLP-1如何实现口服。根据诺和诺德对外公布的消息,对于这一难题,诺和诺德借助“SNAC吸收促进剂”创新技术,司美格鲁肽片突破了这一技术壁垒。SNAC的促吸收作用可将口服给药途径的司美格鲁肽分子生物利用度提高约100倍。  诺和诺德也在推动口服司美格鲁肽的减重适应证,目前已处于三期临床研究阶段。2024年8月,诺和诺德在公布2024年半年报时曾透露,口服司美格鲁肽Rybelsus(25mg)的减重三期OASIS 4研究已成功完成。结果显示,口服司美格鲁肽组受试者的体重下降了13.6%,而安慰剂组这一比例为2.2%。如果所有受试者均坚持完成了治疗,则口服司美格鲁肽组的体重降幅为16.6%,安慰剂组降幅为2.7%。此外,口服司美格鲁肽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诺和诺德还有一款口服减肥药Amycretin片。2024年4月,Amycretin片临床试验申请在国内获得受理。公开资料显示,该药的在研适应证为肥胖,每周一次皮下治疗或每天一次口服治疗,其中口服Amycretin的一期临床试验成功完成。  诺和诺德的强大竞争对手礼来,也有一款口服GLP-1药物Orforglipron,也处于三期临床阶段,目前仍未有适应证上市。需要注意的是,礼来的Orforglipron属于非肽类药物。诺和诺德和礼来谁能首先在口服减重赛道拔得头筹,也是未来口服减肥药领域的一大看点。  在减重方面,根据礼来2023年6月披露的消息,该产品正在进行针对长期体重管理的ATTAIN系列3 期临床研究。礼来披露的二期研究数据显示,该研究受试者的平均基线体重为 109 公斤。在26周主要终点时,Orforglipron(12 mg、24 mg、36 mg或 45 mg)显示出统计显著的剂量依赖性体重减轻:所有剂量组受试者体重降幅从8.6%(9公斤)至 12.6%(13.3 公斤),而安慰剂组体重降幅为 2.0%(2.1 公斤)。36 周时,Orforglipron受试者体重持续下降,所有剂量组降幅从 9.4%(9.8 公斤)至 14.7%(15.4 公斤),安慰剂组受试者体重降幅为 2.3%(2.4公斤)。  除了两家遥遥领先的巨头,全球众多药企也在口服减肥药赛道有所布局,其中阿斯利康以及华东医药(000963)、甘李药业(603087)、恒瑞医药(600276)等药企的布局均与中国相关,相关产品2025年在国内能否有新进展值得关注。  阿斯利康于2023年11月通过与国内药企诚益生物合作获得了每日一次的口服小分子GLP-1在研药物ECC5004(即AZD5004),该药有潜力用于治疗肥胖症、二型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代谢疾病。2024年11月,阿斯利康在2024年美国“肥胖症周”(ObesityWeek)上披露,AZD5004让患者平均体重在四周内减轻近6%,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国内药企方面,华东医药管线中有一款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DM1002。2024年三季报显示,该药已完成用于超重或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适应证Ⅱ期临床研究全部入组。2025年1月21日,华东医药在投资者平台回复提问时称,HDM1002预计于2025年2月开展体重管理适应证的pre-Ⅲ期会议沟通,并计划于2025年3月启动体重管理适应证三期临床研究;甘李药业拥有一款名为博凡格鲁肽(GZR18片)的在研产品。2024年11月披露的数据显示,该药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一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受试者接受每日口服一次目标剂量为60mg的GZR18片治疗2周后,平均体重相对基线降低4.16%;且停药1周后,受试者体重持续减轻0.51%,较基线平均降幅达4.67%。观察至停药后21天,受试者的体重和BMI均未回升到基线值。  “药茅”恒瑞医药于2024年将三款GLP-1打包授权给海外公司,其中就包括一款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HRS-7535片。2024年2月,恒瑞医药曾对外披露,该药用于减重适应证的二期临床研究获批。同样将口服小分子GLP-1减肥药授权给海外的还有翰森制药。2024年12月,翰森制药公告称,与默沙东已签署关于HS-10535的全球独家许可协议,此次合作潜在最高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HS-10535是一款在研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处于临床前阶段。  中信建投在2025年技术展望中提到,GLP-1减重赛道发展成熟,口服与皮下药物多样化,从单一减重升级到多方面获益,新靶点存在潜在出海机会。上海证券研报认为,从研发趋势来看,长效化、多靶点和口服药物研发已经成为核心方向。其中,口服药物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使用选择。相比于口服多肽制剂而言,小分子产品的工艺开发更简单,成本控制能力更强。一旦小分子GLP-1药的安全性和疗效得到验证,其成本优势将对GLP-1减肥药市场竞争形成冲击。(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