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恐怖在中东蔓延 通讯工具变武器战场无界
黎巴嫩近期遭遇的冲突升级让民众深陷恐慌之中,这个以往以旅游胜地著称的小国正面临着新的战争威胁。上周一,以色列对黎巴嫩发起了大规模攻击,击中约1600个目标,黎巴嫩卫生部通报当天死亡人数高达492人,成为过去二十年中最血腥的一天。
此轮冲突的导火索似乎在更早些时候已经点燃,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在与美国的会面中明确表示,与真主党的外交途径已经封闭,军事行动即将占据主导。紧随其后的是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爆炸事件,利用被篡改的传呼机和对讲机作为攻击工具,这些设备在真主党成员和无辜平民中突然爆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其中包括非战斗人员。
黎巴嫩卫生部长菲拉斯透露,截止上周四晚,两轮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37人死亡,伤者超过3000人,许多人面部和手部严重受伤,甚至有人失明或截肢。真主党领袖哈桑强烈谴责以色列的行为,称之为“大屠杀”,同时以色列方面也未予否认,并宣布战争进入新阶段。
以色列的空袭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特别是在一次攻击中导致两名真主党高级指挥官死亡的同时,也造成了数十名平民死亡和失踪。国际社会对此迅速做出反应,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会议上强烈谴责了这种针对平民的无差别攻击,指出此类行为在历史上前所未见,其残酷性与恶劣性质令人发指。
尤为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原本作为通讯工具的传呼机和对讲机,竟然被秘密改造为爆炸装置,且在人口密集区域精准引爆,显示出技术被用于恐怖目的的新趋势。调查发现,这些设备可能是经过外国实体改造并在运抵黎巴嫩前被植入了爆炸机制。尽管具体细节尚在调查中,但这一系列事件无疑暴露了现代战争中技术使用的道德界限和法律争议,同时也揭示了情报战和非常规作战手段的潜在影响。
黎巴嫩平民在恐惧中度日,对任何电子设备都抱有戒心,生活用品的安全性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国际人权机构和法律专家纷纷发声,强调此类攻击违反了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要求追究责任。这场冲突不仅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也让公众对通讯安全和人身安全的担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在此得到了深刻体现。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